粮食运抵青州后,萧琰按照李锐的吩咐,亲自负责分发粮食。他每日天不亮就来到粮仓,监督粮官称重、发放粮食,直到深夜才返回住处。在他的努力下,青州的流民得到了妥善安置,暴乱的危机也暂时解除。
这日,萧琰刚从粮仓回到住处,就看到陈武站在门口,神色凝重。“萧先生,殿下请您即刻去书房见他。”
萧琰心中一紧,不知又发生了何事。他跟着陈武来到书房,只见李锐坐在案后,手里拿着一封信,脸色阴沉得可怕。
“萧先生,你看看这封信。” 李锐将信扔到萧琰面前,语气冰冷。
萧琰捡起信,打开一看,脸色瞬间变得苍白。信是写给兖州知府张大人的,内容竟是让张大人在借粮时故意拖延,若萧琰许诺好处,便假意答应,事后再将此事告知三皇子,让三皇子趁机弹劾汉王滥用职权、勾结地方官员。而这封信的署名,赫然是 “萧琰”!
“殿下,这不是臣写的!” 萧琰急忙说道,声音带着一丝颤抖,“臣从未写过这样的信,这一定是有人伪造的,想陷害臣!”
李锐冷笑一声:“伪造?这信上的字迹与你平日的字迹一模一样,连你写字时习惯在‘琰’字最后一笔顿一下的细节都模仿得惟妙惟肖。若不是你写的,谁还能模仿得如此逼真?”
萧琰急忙解释:“殿下,臣的字迹虽然独特,可并非无人能模仿。定是有人暗中观察臣的字迹,刻意模仿,想借此挑拨殿下与臣的关系!殿下明察!”
“明察?” 李锐猛地一拍案几,站起身走到萧琰面前,“本王倒是想明察,可这封信是三皇子派人送到父皇手中,父皇又转交给我的!如今满朝文武都知道你萧琰暗中勾结三皇子,陷害本王!你让本王明察什么?”
萧琰浑身一震,他没想到这封信竟然会传到圣上手中。这显然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阴谋,而他,就是那个被推到风口浪尖的棋子。
“殿下,臣真的是被冤枉的!” 萧琰跪在地上,泪流满面,“臣追随殿下三年,对殿下忠心耿耿,怎会做出如此背叛之事?请殿下相信臣,给臣一个查明真相的机会!”
李锐看着跪在地上的萧琰,心中的杀意越来越浓。他想起了秋猎时的遇刺,想起了萧琰劝他削减私兵,想起了萧琰轻松借到五万石粮食…… 所有的事情串联在一起,让他不得不怀疑萧琰真的是三皇子安插在他身边的棋子。
“给你机会?” 李锐眼神冰冷,“本王已经给过你太多机会了!可你呢?一次次让本王失望,甚至背叛本王!萧琰,你以为本王还会相信你吗?”
就在这时,书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,长公主李玥推门而入。她看到跪在地上的萧琰和脸色阴沉的李锐,急忙问道:“李锐,你又在为难萧先生什么?这封信我已经看过了,明眼人都知道是有人伪造的,你怎么还不相信萧先生?”
“皇姐,此事与你无关!” 李锐语气不耐烦,“这是我与萧琰之间的事,你不要插手!”
“怎么与我无关?” 长公主走到萧琰身边,将他扶起,“萧先生是父皇派来辅佐你的,如今他被人陷害,你不仅不帮他查明真相,反而要治他的罪,你对得起父皇的信任吗?对得起萧先生对你的忠心吗?”
李锐看着长公主,又看向萧琰,心中的杀意稍稍收敛了一些。他知道,若此时杀了萧琰,长公主定会向父皇告状,到时候他在父皇心中的印象会更加糟糕。而且,这封信确实存在诸多疑点,若真的是萧琰写的,他为何会如此轻易地被发现?
“好,本王就再给你一次机会。” 李锐最终还是松了口,“限你七日之内,查明这封信的真相,找出伪造信件的人。若七日之内查不出,你就自行了断吧,免得本王动手。”
萧琰心中一松,急忙躬身道:“谢殿下!臣定不负殿下所托,七日之内,定将真相查明!”
长公主看着李锐,眼中满是失望:“李锐,你最好不要后悔今日的决定。萧先生若有任何不测,我绝不会放过你!”
李锐没有理会长公主,转身回到案后,拿起桌上的文书,不再看萧琰和长公主。萧琰知道,这是李锐下的逐客令,他深深看了李锐一眼,跟着长公主走出了书房。
离开书房后,长公主看着萧琰苍白的脸色,心疼地说道:“萧先生,你受苦了。李锐他就是被权力冲昏了头脑,才会如此怀疑你。你放心,我会帮你查明真相的。”
萧琰感激地看着长公主:“多谢长公主。只是此事牵扯甚广,涉及三皇子,恐怕会有危险,长公主还是不要插手为好,免得引火烧身。”
“我不怕危险。” 长公主坚定地说道,“你是我请来辅佐李锐的,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你被人陷害。而且,李锐他虽然多疑,可本性并不坏,只是被眼前的权力争斗迷了心窍。我相信,只要查明真相,他一定会明白你的忠心。”
萧琰心中一暖,点了点头:“那便多谢长公主了。如今当务之急,是找到模仿我字迹的人。臣猜测,此人定是臣身边的人,否则不可能如此了解臣的写字习惯。”
“你说得有道理。” 长公主点头,“那我们就从你的身边人查起。你的随从、书房的杂役,都有可能是嫌疑人。”
随后,萧琰和长公主开始暗中调查。他们首先询问了萧琰的两名随从,随从们都表示从未见过有人模仿萧琰的字迹,也从未听说过萧琰与三皇子有任何往来。接着,他们又调查了书房的杂役,杂役们也都矢口否认。
调查陷入了僵局,萧琰心中十分焦急。七日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天,若再找不到线索,他恐怕真的会性命难保。
这日,萧琰正在书房整理线索,突然发现他上个月写的一份策论不见了。那份策论是他写给李锐的,分析了当前的朝局,上面有他大量的字迹。萧琰心中一动,难道伪造信件的人就是拿走了这份策论,才模仿出他的字迹?
他急忙叫来书房的杂役,询问策论的下落。杂役们都表示没有见过那份策论,也没有打扫过书房的角落。萧琰意识到,拿走策论的人定是对书房的环境十分熟悉,而且有机会进入书房。
他突然想起,上个月他生病时,李锐派了一名叫林墨的书童来照顾他的起居,负责整理他的文书。林墨为人沉默寡言,做事十分细心,萧琰对他一直很信任。可如今想来,林墨有太多机会接触到他的文书,也有太多机会模仿他的字迹。
萧琰立刻派人去寻找林墨,可林墨却早已不见踪影。萧琰心中更加确定,林墨就是伪造信件的人。
他急忙将此事告知长公主,长公主说道:“林墨是李锐派来的人,难道是李锐他……”
“不可能。” 萧琰打断长公主的话,“殿下虽然多疑,可他绝不会用这种手段陷害臣。林墨定是被三皇子收买了,才会做出这种事。”